【抄袭vs原创】 - 灯具产品同质化算抄袭还是算借鉴创新?
在LED照明应用行业,产品雷同,从外观设计上看几乎没有相别或者相差不多。不管是从行业内的角度来看,还是灯具的使用者设计师或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当前的照明应用产品的差异化都比较小。照明产品的同质化将加大品牌商的品牌辨识度,引发价格战,从另一个方面也可以说是行业竞争成熟的一个标志。
对于产品的同质化算抄袭还是算借鉴创新,之前云知光照明微课堂有过一次调查,通过近100份照明厂家,24份照明设计师或业主的反馈来看,大部分人表示算抄袭或抄袭多过借鉴。
调查数据表明,有63%的人认为是抄袭,只有10%的人认为是借鉴或借鉴多过抄袭。其中占总比例的36%的人认为完全是抄袭,27%的人认为抄袭多过借鉴,7%的人认为是借鉴,认为借鉴多过抄袭的只占总比例的3%,有27%的人持其他观点。
在其他观点中,认为都有或并存观点的有13个,认为按抄袭或借鉴程度分别看待的12个,认为立场不同看法不同的3个,认为是产业提升过程中的必然现象有3个,认为和公司方向有关的2个。
其中,有很多观点认为微创新的方向应该是内部光学器件等的技术创新设计,利用市场的力量反推需求,基于对用户的了解,对功能的理解去具体研究应用需求,掌握具体的使用场景。
以下是部分受访者的精彩观点:(为避免争议,隐去公司名和人名)
整体上模仿多,微创新少!比如过多的产品系列都似曾想相识过差异化甚微,过多注重产品外形的模仿,而少内部光学器件等的技术创新设计,好多产品的复制性极易,缺乏技术含量,有见光死的可怜境地!
——XX公司设计总监
借鉴要有度,如果超过一定的比例就是抄袭。创新不是一个短期行为,而是一个长期人力物力的投入。在初期可以有抄袭,模仿。德国,日本都是如此。但是不能一直停留在抄袭上面。 另外,初期有一些抄袭可以降低整个社会的建设成本。如果我们全部活在外国企业打造的专利池里面,整个社会创造财富的多数会被他们掠夺而去,苹果就是典型的专利资本掠夺。仿造对于行业现状来说,一条起步的路,但是不是路的终点。一味的仿造不适合未来市场的需求。
——XX学院照明设计师
部分模仿,大部分微创新。但是创新部分极少。很多厂家为节约成本直接采用公模,所以创新很微小化。
——XX公司设计中心主管
个人觉得模仿多于微创新,一方面产品模块化程度较高,抄袭的成本很低,另一方面客户本身对产品需求的明确性不高,没有个性需求就不需要创新。应该是模仿,说微创新也是可以理解的,它不能完全照搬。
——XX公司经理
基本是抄袭,因为目前市场上常用的就这样子,材料做工也都差距不大,灯具的效果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大同小异,尤其是灯具的光束角单一化!!
——XX公司照明设计师
在业内抄袭的居多,一般会比原创的工艺细节,光学标准,功能标准都会有一些出入,这是恶性的成本竞争所致,牺牲品质来获取竞争力的不可取。当然,也有不少优质企业是借鉴创新的,在别人的外形,功能上看到商机,但基于对用户的了解,对功能的理解,借鉴一定的优秀元素,做出更贴近应用需求和功能要求的产品,这类企业借鉴的相似度不会产生模仿的联想,也有自己的一些特点和元素,我觉得是值得尊敬的。
——XX公司董事总经理
大部分看来是抄袭,因为行业总体品质并无大幅提升,唯价格快速下降而已。看是否微创新只看一点:性能是否有提升的同时成本是否有优势,如降价的同时牺牲品质性能,连借鉴都不算,只能算偷窃,本来是一块好肉被贼偷了没防护好变成臭肉,害人害己。
——xx公司技术总监
大部分仍然以模仿、抄袭甚至是剽窃为主,而且几乎得不到惩罚,因为国内维护知识产权的成本很高,取证也相对艰难,很多权益受损的品牌最后只能作罢。只有少部分算微创新吧。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基本的外观、结构、性能等各方面都很相似,甚至有些国内知名品牌在产品外观和广告宣传资料上都抄袭或者直接盗用国外品牌,这可不是用借鉴解释的通的。
——xx公司照明应用经理
相关推荐:
- 【盖楼有奖】来说说你的家乡有哪些好特… 56651
- 【经验分享】 - 运营四板斧心得 2525
- 【抄袭vs原创】 - 灯具产品同质化… 1559
- 【职场百态】 - 当客户觉得贵,把这… 1296
- 【我有话说】 - 最近举报了好多微信… 880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