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和不读书的人,到底差在哪?
最近,一位平凡的外卖小哥刷爆了朋友圈,赢得了前所未有的瞩目和尊敬。
他叫雷海为,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冠亚军对决赛上,一举击败击败北大才子彭敏,赢得了总冠军。
人们惊叹他击败北大才子的同时,更多的是好奇:
这个终日奔波在抢单、送餐路上的外卖小哥,为何能拥有如此多的诗词量?
原来他任何时候都带着一本《唐诗三百首》,把每一个等快递、送快递的碎片时间都用来背诗词,日积月累,才有了诗词大会上的大放光彩。
无独有偶,我大学同学张粤,也在坚持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读书。从年初到现在,她已经读完了12本书。
这个要上班、要带孩子,还要收拾家务的女人,是如何做到坚持阅读的?
答案与快递小哥相似,她也是利用碎片化时间阅读。
日积月累之后的效果是谈吐优雅,孩子教育轻松有效,内心安宁。
张粤的朋友圈让我想起了胡歌说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你都可以腾出时间来阅读。”
候机、等车、酒店、拍戏间隙,一切可利用的碎片时间,胡歌都用来读书。
他们读书,并坚持了下来,于是成就了不一样的自己。也许这些不是读书的初衷,但却是读书带来的必然结果。
然而,在这个越来越浮躁的社会,能够坚持阅读的人并不多。
根据最新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人均图书阅读量4.66本,仅有一成国民一年读书超过10本。
大概是因为读书的效果不是立竿见影的,所以不少人浅尝辄止。
但只有踏踏实实读书的人才明白,唯有坚持读书,日积月累才会改变一个人的气质、谈吐、心态以及思维方式。
相关推荐:
- 阿里巴巴商友圈何日能重振昔日风采?(… 593
- 心态是真好 124
- 公司已经吃了年夜饭啦! 89
- 疲惫不能让我止步不前 103
- 大家回去过年吗 207
- 社保还真的是好 216
参与评论